3月19日,2025年海南省国家通用手语提高班在海口市开班。本次培训由海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,旨在深入贯彻落实《海南省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(2022-2025)》,进一步提升全省手语服务水平,推动听障群体无障碍交流,促进社会包容发展。省残联党组成员、副理事长林演,省残联教就部主任孙卫、中国聋人协会手语委会副主任陈华铭、海南省聋协主席高日晓及市县残联工作人员、乡镇(街道)残联专职委员、特教学校老师、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110余名学员参加开班仪式。
据介绍,国家通用手语是听障群体融入社会的“语言桥梁”,是保障残疾人权益、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。近年来,国务院《“十四五”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》和海南省《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》均明确提出要加强手语规范化建设。此次培训是落实省委省政府“全岛无障碍环境建设”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,也是打造海南自贸港“有爱无碍”人文环境的重要举措。
据统计,海南省现有听障人士约7.8万人,但在医疗、教育、政务等公共服务领域,具备专业手语能力的服务人员还不足30%,沟通障碍问题依然突出。此次培训的学员来自残联系统、特教学校、政务服务中心和服务窗口,他们也是打通听障群体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关键力量。
掌握标准化手语不仅是职业能力的提升,更是对“平等、参与、共享”现代文明理念的生动诠释。自2021年《海南省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》实施以来,省残联已组织开展4期全省国家通用手语培训班,培训手语骨干近400名,覆盖特教教师、政务服务窗口员工作人员及聋人代表等多领域骨干,为全省手语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。此次提高班的举办,将进一步推动建立常态化培训考核机制,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手语沟通能力。
本次培训以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导向,课程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。培训特邀中国手语专业委员会专家陈华铭讲授“手语系统提升”与“多场景应用”核心课程,并由资深手语教师沈刚深度解析手语词序规律与文化表达特色。培训特别设置了“政策+文化+实务”三位一体专题模块,邀请省聋协主席高日晓现场解读《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》,并组织徐凯枫、蔡殷等专家开展日常会话强化训练。
此外,培训还创新性地设计了“手语成长故事分享会”和“虚拟政务翻译实训”等特色环节,帮助学员在模拟真实场景中提升手语应用能力。考核体系采用“理论笔试+案例解析+实操展示”复合评估方式,同步开展专家个性化指导与优秀学员示范教学。培训结束后,学员将共同制定返岗推广计划,确保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能力,切实推动海南自贸港无障碍环境建设。
林演在开班仪式上表示,手语是打开无声世界的金钥匙,更是丈量社会文明的刻度尺。他希望全体学员以此次培训为契机,积极备战4月中旬举办的2025年海南省国家通用手语技能大赛,并争取在9月中国残联举办的国家通用手语比赛中展现海南风采。他号召学员们争做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的积极践行者、听障群体权益的坚定守护者、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推动者。要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,携手构建“平等尊重、精准服务、全程关怀”的手语服务体系,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更多人文温度,共同推动听障群体与社会的深度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