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亚这位盲人按摩师努力用双手“按出”美好生活
(海南寻美报道)“阿姐,你的手机怎么又打不通呀,以后要在店里放个座机啦!”
说这话的是刘丽(化名)的老顾客麦女士。刘丽一边给客人拨着筋,一边招呼站在店门口的客人,“你过半小时再来哦,等我忙完了帮你好好放松放松。”
刘丽今年36岁,从事盲人按摩这行已有13个年头。
“她还是姑娘的时候我就找她按摩,现在她都有个四岁大的孩子了。”麦女士与刘丽相识9年有余,“我真怕她哪天不干这一行,就找不到人给我按摩了。”麦女士说,刘丽很会找人身上的痛点,按得准。
2008年,刘丽离开昌江老家到海南省残联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学习技术。练指力、找穴位、识经络……没上过盲校的刘丽只能勤学、死记。培训中还有做俯卧撑、捏沙袋等锻炼力量的课程,刘丽一点都不觉得辛苦。她说,“国家有政策支持我们免费学习技术,我肯定要坚持下来。”
在指导中心学习半年后,刘丽开始到按摩店打工。起初,因为掌握不好力度,手指被磨破皮是常有的事。“磨着磨着手就糙了,也不怕疼了。”刘丽每天勤学苦练,边打工边考级,先后取得了中级、高级按摩师资格证。
2014年,刘丽在三亚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盲人按摩店。她擅长通过声音辨认一些熟客,只要是来光顾过几次的客人,不用问便知道他们身上的痛点。许多来找刘丽按摩的顾客,宁愿排队等几个小时,也不肯换其他按摩师。
在这小小的按摩店里,总能听见刘丽笑嘻嘻地与客人闲话家常。刘丽说,很多人刚开始按摩都会紧张,闲谈可以帮助客人放松。有些人按摩完便睡着了,刘丽也不急着叫醒他们。“累的时候好好睡一觉,比什么都好。”她希望小店能给顾客宾至如归的感觉。
因为有他,才更安心
这家按摩店,不光是刘丽的心血,还有另一个人的付出——刘丽的丈夫徐强(化名)。
在外打工那几年,刘丽省吃俭用攒下了几万元。婚后,他们用这笔钱租了一个两层的楼房。请不起工人,他们就自己装修。室内装潢、办营业执照都是徐强一人搞定。“如果没有我老公,这个店也开不起来。”刘丽说。
徐强是个沉默寡言的人,但很勤快。店里按摩师傅都是全盲人士,视力正常的徐强就是他们的“眼睛”。他每天要接送孩子、买菜做饭,还要清洗、晾晒按摩店更换的床单。如果按摩师需要购买生活用品,也是刘强帮忙跑腿……王师傅打趣说道,老板更像我们的“后勤”。
谈起两人的感情,刘丽有些脸红,“可能我们两个都肯干,不怕苦,适合在一起。”年少时,刘丽因摔跤致双眼视力受损,20岁左右便完全失明。那时的她不敢想象,有一天也能遇见自己的那个他,“我觉得可能是缘分,谁跟谁在一起都是缘分注定的。”
在看不见的世界里,徐强就是刘丽最坚强的后盾。“有人帮我打理店铺,照顾孩子,我才能安心做事。”
有间小店,有苦有甜
刘丽和徐强经营这家按摩店已经7年了。
小店每天早上9点开门,晚上12点关门,按摩一小时收费70元,旺季时每个师傅平均每天给10位顾客按摩。每月的盈利支付给员工工资,付完房租,剩下的就是一家三口的生活费。
刘丽以前在按摩店打工时,虽然上班时间固定但心里轻松,现在自己开了店,压力大了许多。小店每月的房租加上水电费要七八千元,还不算员工的吃住和工资。刘丽说,“没生意的时候,真愁。”去年疫情期间,如果没有老客的支持,小店差点就要关门了。
“如今按摩这一行竞争越来越大,各种各样的按摩店层出不穷。我们盲人按摩店不像其他店,也不懂宣传,只能死守着店。”刘丽说,更难的是遇到质疑自己的顾客,“有人故意挡在我们前面,试探我们是不是真的看不见。”
面对质疑,刘丽从不生气,还打趣说:“我们要是看得到,还在这里干啥,其他活赚得更多。”
虽然辛苦,但刘丽每天都乐呵呵的。顾客按摩完感到舒服,有些人还亲自上门道谢,这让刘丽十分满足,“能靠自己的技术帮别人缓解疲劳,我自己也很开心。”
在这间小店里,刘丽一家三口和四位按摩师傅就像一家人,有时他们还一起去KTV休闲一下。“老板娘跟我们一样,她能体会我们的苦,我们也愿意跟着她干。”按摩店里的胡师傅说。
如今,刘丽就想经营好这家小店,努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。她还有一个心愿,就是开一家更大的按摩店。“以后赚了钱就回老家盖一栋自己的房子,老了有地方住。”刘丽语气坚定,她在看不见的世界里,正构筑着一个看得见的未来。